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引言开箱首次开机屏幕(1)多口功率界面(2)功率曲线视图(3)整体数据界面(4)温控界面(5)如果打开了DC300w的话,还会有一个300w的专属界面设置(1)系统语言(2)DC功率(3)DC300w开关(4)屏幕保护时间(5)自动关闭屏幕(6)显示偏好(7)恢复出厂设置其他功能查看线材属性显示充电时间DC过流保护手动关机个人观点结尾
引言
前不久,酷态科发布了30Ultra桌面充,说是“毕业级桌面快充”。
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每个人拥有的电子设备的数量越来越多,而对于那些办公或学习中需要高效充电的用户,一款支持快速充电、输出功率强大的桌面充电器无疑是必不可少的。
加上它还带了一个显示屏,可以显示各种状态,这种诱惑简直无法抵挡。
手上有几个酷态科的产品,都觉得挺满意的,于是就冲了首发。

开箱
快递包裹了两层纸箱,沉甸甸的。拆开之后是凸显屏幕的主图

两边都贴了防拆贴纸,撕开之后才能看到标志

拆开包装,直接就是主机本体

顶部:黑色部分也是塑料,做了防滑的纹理设计

底部:两边分别有防滑胶条,虽然底座上也有对应的浅凹槽,但是感觉起主要定位作用的还是磁吸

正面:设计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,包围的蓝圈显得没那么单调

背面:和其他产品一样,背面放的是功率等信息

侧面DC口

主机尺寸43x85x108mm,整体还算比较小巧

和Anker140w充电头对比

和Macbook Pro 140w充电头对比

本体上有两个按钮,Mode和Display

拿出顶部的主机,就能看到下面附带的一条CC线,一条DC线,一条供电电源线
电源线是三头插口,另一端是八字接口

附带的DC线一边弯口,可以接在桌面充上方便节省空间,一边是直口

还有一条6A的CC线

首次开机
开机之后是首次指引
设置中英文

左键Mode可以切换输出模式,为USB > DC300W > DC+USB的循环

告知右键Display可以切换屏幕显示内容,这个后面会展开说

最后引导长按Display键进入设置菜单,再按一下右键完成就会进入待机画面

屏幕
一共有5种显示界面,分别是
(1)多口功率界面

(2)功率曲线视图
Total左边会显示功率变化曲线

(3)整体数据界面

(4)温控界面

(5)如果打开了DC300w的话,还会有一个300w的专属界面

设置
长按Display键打开设置,可以看到有不少选项
(1)系统语言
只能设置中英文

(2)DC功率
单独设置DC口的功率上限,设置范围是100>140>180>240

(3)DC300w开关
用于启用DC300w输出(注意:在界面切换到300w模式时USB口全部会停用),Mode键就可以切换出300w的界面

(4)屏幕保护时间
可以设置1>5>10>30>关闭

没有接入充电设备的话是彩虹渐变的环绕光。有接入则是像多口功率界面那样(但只是显示总功率)。

(5)自动关闭屏幕
5>10>30>常亮。备注:同时按下Mode和Display键2秒,就能手动关闭屏幕

(6)显示偏好
设置总功率或者整机温度

显示偏好会更改功率详情页下方的显示内容
a.输出总功率

b.整机温度

(7)恢复出厂设置

其他功能
查看线材属性
(插上线再接入设备之后会显示)


显示充电时间
发现15pm在充电的时候能直接在屏幕上显示当前电量,以及预估的充电时间。不过13pm和mbp连接的时候都没显示

DC过流保护
这个没什么好说的,超过就会触发保护自动断开,挺不错的。

手动关机
同时按下Mode和Display键5秒,会先关闭屏幕,然后会闪一下logo,然后就关机了。关机之后按任意键2秒后重新开机。

个人观点
由于已经有不少科技博主进行了充电功率、稳定性等等的测评,这里我就不重新测试了。只讲讲这段时间用起来的感受。
先说满意的点。
(1)集成度高,增加了DC口输出。意味着我不需要带那个大板砖了。无论是游戏本,还是拓展坞,都可以使用DC口,让桌面理线效率更进一步。
(2)充电协议支持好,主流的都比较全。
(3)屏幕切换迅速无延迟,亮度高。官方说明是峰值亮度850nits,比Anker 140w的要亮(但是相机拍不出来)

美中不足的是
(1)功率分配,DC设置了功率之后,即使DC口实际使用没有达到设置功率上限,剩余的3C1A口也只能用剩下的功率。
(2)按键逻辑有待优化,在设置里大部分操作都集中在右键,而且右键还有个长按的操作。
(3)屏幕不能升级,这么好的一块屏幕,如果可以在后续通过OTA升级不同的显示界面就更好了。
(4)不能连手机app,当然,这功能也只是图个新鲜,估计也就买回来的时候会去链接看一看。不过10Ultra都带了连接功能了,为啥30Ultra不带呢?
(5)如果产品能一起配齐DC转换头就更好了,不用再去一个一个地买。

结尾
好了,这次分享就这么多,如果有什么问题还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
最后放几张多角度实拍图



- 作者:Steve17
- 链接:http://wow17.com/article/20e396e5-18e9-80ae-9df8-dd1c00c0eef8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